包子“王”
话说江镇包子可是远近闻名。全国大小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江镇包子铺。每天早起人们就可以吃上香味可口的包子。
说起江镇包子还得从创始人包子王说起。早在60年代,怀宁江镇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又瘦又黑的男孩。他个子矮矮的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人都在考虑问题,他成天在家里睡懒觉,也不上生产队干活。整天游手好闲,心里总想发大财,人们叫他王百万,家中有弟兄七八个,无发生活的情况下,只好一个人一边乞讨一边走,来到广州。天无绝人之路。在他走投无路时一个好心人收留了他,从此他在老板家的店里勤学苦练。深受师傅厚爱,师傅看他真心好学,把做包子手艺传授给了他。干了几年的帮工,师傅说小王你自己可以出去创业了。
在师傅的支持下,他到深圳开了一家小包子铺,带上自家兄弟姐妹,精心做好每一个包子。
说起做包子那得要馅儿好,手艺巧。包子王做包子的手艺那叫一绝。说到做包子,这项手艺,唯包子王最拿手!只见他把刚发酵好的面团发在面板上,双手握成拳头,一拳拳捣在面团上,把面团捣开。拿过乘着实用碱的盒子,右手抓上一把碱,掂量掂量后撒向摊开的面团,再一手压一手揉,开始一把一把的揉面,面团开始变得圆润光滑。这时,只见他拿过一把刀,熟练地把面团划开,再把面团拿起,放在鼻子下闻闻,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就说明这个面团碱放得刚好合适。可别小看他这一闻,面团的碱是否多了,或者少了,只要这一闻,就能判断出来,几乎从没失误过。从揉好的面团上,扯下一小团,大小刚好。他手上拿着的擀面杖往面团上一滑,手指一转,如打太极一般,擀面杖顺其自然抛了出去,刚好在面团上滑过一条优美的弧线,面团瞬间变成了面皮,巴掌大小,圆润光滑,厚薄合适。这时,包子王把左手的擀面杖一放,用他的大嗓门和旁人聊着新闻、趣事,眼睛看着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右手拿起一把勺子,在盛满肉馅的盆里一挑、一甩,一个圆圆的肉球刚好落在面皮的中间,好像还有另外一双眼睛帮他看着,不出一丝差错。只见他将面皮的一侧向中间一拉,面皮一侧成U型,用大拇指将面皮一勾、一提合拢,再一撮,一个圆润的包子就在他眉飞色舞的闲聊中做好了。每做完一个包子,包子王就会把包子放在一个自制的铁网上,每个包子都是放在两根铁丝交叉的地方,每个包子之间刚好在蒸好还有几毫米的距离,这样让包子有良好的通风,也让包子不会两个触在一起,保持完整的外形。包子放入蒸炉中,包子王就像有神力,不看钟表,准时十五分钟后开锅,一个个香意浓浓的包子就出炉了,看着热气腾腾的包子,他都会微笑的点点头,表示满意。
他精心做好每个包子,深受顾客好评,后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全镇、乃至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有江镇包子的身影。
【点评】包子王果然名不虚传,技术娴熟,做出来的包子超一流。小作者生活经历丰富,把包子王做包子的动作写得十分传神。从篇章到细节都处理得不错,佳作,推荐阅读。
【作者】陈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