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延续不朽
五千年中华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诗歌在中国文化里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蚕桑,作为古代中国农耕和纺织最为重要的农事之一,无疑是诗歌的长河里重要的一部分。
翻开历史的画卷,诗经时代的桑林是文化的桑林,汉唐时代的丝绸是是诗赋的丝绸。蚕桑诗随着诗人的气质飘动在旷野,在乡村悠扬,在桑林吟诵,是一组历代接力创作的悠长宏大的诗篇,是一曲充沛有力、优雅华贵、动人心弦数千年的旋律,是一册华夏民族勤劳智慧、社会发展、文化繁盛的历史画卷。
在吴川市新联村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桑养蚕、蚕丝加工、剑麻加工产业,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助力蚕农增收,以发展带动致富,让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焕发生机,推动蚕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蚕是一种圣洁、伟大的生物。破卵而出,食桑而长,五龄岁月,吐丝成茧,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这是美好、圆满的生命轮回,“丝银吞吐叶青来,生死为虹献素材。挂缎披绸谁晓得,辛劳最是致桑栽。”这工艺复杂且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然而正是这叹为观止,丝丝入扣的工艺,仍然使蚕桑文化保留着独特的神秘且高贵的人文色彩。
蚕桑文化的发展,使中原文明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形成了中国人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服饰习俗。思绪转瞬,蚕桑文化不仅仅在古代留下深厚影响,还在当今时代为千万村民带来了温饱,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长岐镇积极推进蚕桑丝织文化传承,利用好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该基地将进一步扩大桑树种植面积,从现在的120亩再进一步扩大到200亩,并计划将蚕宝宝培育大棚打造成为学习培训基地,供广大游客前来参观,向游客,特别是小朋友剖析蚕培育的方法。据悉,蚕桑学习培训基地的打造,也将带动更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蚕桑文化,源于桑,崛于蚕,兴起于丝绸。“一带一路”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相遇并深度融合,将蚕桑文化以全新面貌姿态面向全世界。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已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中,且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希望有一天,可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蚕桑文化弘扬光大,薪火相传,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