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
母亲本不是信佛之人,礼佛三拜之中却尽显虔诚。
从两三年前起,每到逢年过节,母亲必要带我去“文殊院”走一走。我自幼便不喜好上香礼佛,对佛的印象仍停留在《西游记》荒诞的故事中。虽说这是一种古老、传统的人与神明、先祖的沟通方式,但基于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已然让我对此产生了排斥。
最初,我以为母亲的执拗,是源自那里人多、热闹、有过节气氛。也罢,既然母亲一再坚持,即使我有百般牢骚,也应声跟去。
不大的“文殊院”内,香客比肩接踵,寺庙外的街道被排队的人流挤得水泄不通,热闹程度超出我的想象。让我大跌眼镜的是,来此处的年轻人竟然不在少数!
早年,我曾听闻台湾地区对佛学很是崇尚,抢头香堪比百米冲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在当地人眼中,烧头香能给自己带来佛的庇佑,毕竟追求好运和吉利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进入大门时,庙里的僧人会给每人分发三支香。在佛家眼中,三支香分别代表“戒”、“定”、“慧”。上香本身的意义便是修持“戒”、“定”、“慧”,恭敬“佛”、“法”、“僧”。相传三支香的燃烧程度不同,产生的含义也就多达20余种。其中左、中、右无论如何燃烧,始终保持香头平行的,便称为“平安香”。
寺庙的主供佛殿外,有着一个金色的“大字佛”,来往的香客多爱闭眼摸上一会儿,以求沾上一手的好运气。我对此不以为意,母亲却深信不疑。
记得幼年时,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寺庙,高耸的佛像、狰狞的表情让人生畏。母亲说坏人看到佛像是会害怕的,说得我心里会心一笑……
母亲不是一个佛教徒,家里也没有摆放任何与宗教有关的器具,除了最出名的几个佛像外,她甚至叫不出其他佛像的名字,但总是喜欢看到了就拜拜。
头两年,我原本以为是人到中年了,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去信奉一些东西,就像牛顿晚年也信奉神学一样。后来,我意识到中年人的精神压力是所有时期中最大的,他们可能是在借助某种仪式来减缓自己的压力,以使自己平静、安稳地度过每一天。
而今年,我终于意识到,其实我们要寻求的是一种敬畏之心,这种心,能让我们时刻注意规避危险,上天给予我们再及时的警示都不如自己心中对安全的重视。
法律使人敬畏,故而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宗教使教徒敬畏,遂能让他们去染成净,多做善事。对于我们普通人,每个人心中其实早已刻有一句箴言,时间久了或许我们会淡忘,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又能记起。内,结佛缘,谅众生不易,宽以待人;外,交眼缘,明以和为贵,平安是福。
母亲本不是信佛之人,礼佛三拜之中却尽显虔诚,以求一符平安,为我来去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