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和人生导师
我曾经向往着“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静淡然;憧憬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欣赏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自如;甚至梦想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世外桃源。
可是在我17岁的时候却极其潦草的将理想卖了去换“自由”,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沉迷于低迷的色泽里,陶醉在自己贫瘠低矮的荒野里。或许是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我总是显得慌慌张张,颓废地注视着这赤裸裸的枯荣。那些逝去的日子犹如一根枯萎的稻草,驮着我的青春漫无目的的漂浮着。我也总是违心地告诫自己“待到苦尽甘来,我再与你讲来时路,”用这若隐若现的答案给自己一个宽慰,似皇帝的新装般荒唐且可悲。这份孤寂,犹如在阴云密布的中秋夜所感受到的低沉,而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沉浸在这寂寞的悲哀里。
我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自己那懵懂的初心,觊觎那自由的风,那闪烁的星光,那一望无垠的蓝天。可再看看,现在这充满艰辛的步伐,那些曾经幻想过的自由浪漫竟让我找不到了归宿,也融入不到这现实的残酷里,曾经的心心念念被这生活的风雨淹没了初生的萌芽。在这段日子里,我迷茫、自卑、焦虑,找不到真实的自己,也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或许是我忘了,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是的,遇到陈玉福老师,就如那一抹温暖而绚丽的色彩,如璀璨的阳光,穿透生活的阴霾,洒在我晦暗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给我带来无尽的温暖与慰藉,冲淡了我所有的失落和迷茫。
初次见到陈玉福老师是在朋友的引荐之下。通过朋友的叙述,当时我只知道陈老师很了不起,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了不起。朋友告诉我他不但是我们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还是中国延安文艺学会的副会长,还出版发表了一千五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真的是一位文学家,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诗歌、电影剧本、电视剧本他都会写,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特别的享受。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陈老师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学家。
民乐县城的四月天寒意还未完全散尽,树木试探性地在冷风中偷偷扭出新芽,绿意若有若无且摇摇欲坠。早上六点钟,夜色还未淡去,天空中的星辰若隐若现,城市渐渐苏醒。我揣着阵阵冷风搭上了民乐通往张掖的大巴车。途中大巴车上发生了哪些事我都没有在意,就连我的邻座是男是女我竟都不知道,我只记得我在车上试想了很多陈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也编凑了很多自以为合理的答案,一路想着怎样才能在陈老师面前留个好的印象。天亮透了,马路上逐热闹起来,可惜太阳躲了起来,伴有阵阵风起,只是尚不具备吹散这阴霾的实力。带着一路的瑟瑟发抖和各种幻想很快就到了甘州府城。此时此刻,太阳升起来了,我看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题写的“陈玉福工作室”匾额,突然间浑身上下一下子温暖了起来,感觉,张掖的天气比民乐暖和多了。在甘州府城里面,我看到了初春的第一抹真实的嫩绿,从地面到树梢,染遍了府城的角角落落,唤醒了冬日里沉睡以久的灵魂。我环顾四周,春天的景色在府城里静静地流淌,花红柳绿,流水小桥,天地间涌动的是宁静典雅的气息。
这时候,朋友打来了电话,问我有没有找到陈老师的工作室,并告诉了我陈玉福工作室办公室杨主任的电话号码,让我与杨主任联系。看着拨号栏里杨主任的电话号码我犹豫了很久,就是没有拨过去的勇气。心里想,像陈老师这么牛掰的人物,以前我也就只能在电视里、视频上看看,我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人,怎么能见到这样的人物呢?怀着这样一份充满疑虑且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杨主任的电话。在我的想像里,陈玉福工作室的办公室主任应该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盛气凌人,高不可攀,在她面前我可能就得表现的唯唯若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事实却颠覆了我的想像。杨主任并不是我想像中的样子。她穿着自然,朴素大方。一脸素颜,就连淡妆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烈焰红唇了。她自信、阳光切温柔。阳光照射在她的脸庞,让我看到了她的真诚和热情。
跟随杨主任,我来到了陈老师的办公室。杨主任告诉我,让我先坐着等会,陈老师早上的创作还没有结束,等一下他就来了。许是杨主任看到了我的疑惑,她告诉我,陈老师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开始工作,最迟七点半钟就结束了,今天是个例外,可能是写的太顺了吧?居然连时间都忘记了。啊?我一听吓了一跳,老师的创作天天如此吗?杨主任告诉我:我在老师身边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他天天如此,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随即杨主任给我倒了杯水便忙起了工作。等老师的那几分钟我屏气敛息,如坐针毡。随着一声门响,杨主任说:“老师下班了。”我站起身朝门口望去,脑子里顿时空白一片,不知道接下来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恍恍惚惚间老师走了进来。第一眼见到老师我顿时感到一阵紧张,心跳加速,手心开始出汗,甚至有些口干舌燥。我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试图展现出自信和镇定的一面,但内心的紧张却像一股难以抑制的洪流,不断涌上心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每一次呼吸都似乎更加深了我的紧张感。我知道,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这样有名的人物,我渴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陈老师的认可,但这份紧张感却让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陈老师招呼我坐下并说了句“喝口水吧,这么远的路下来了,喝点热茶暖和暖和。”我端起水杯轻抿了一下,双手抱着水杯装着捂手的样子,想以这种方式来缓解紧张的心情。接着,陈老师又关于我的基本情况问了几句。我告诉陈老师我很喜欢看书,有时候也胡乱写点,但怎么都写不好,况且只读到高二就结束了学业……陈老师笑着说:你高二,你的学历比我高,我是小学文化程度。我又一次吓了一跳:小学?陈老师点点头,认真地说:对。听老师这样说,我感觉和老师的距离近了许多。谈了一阵,陈老师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做成一件事坚持才是最好的方式。”听到陈老师这样说我心里顿时松懈不少,同时也很惊讶,陈老师竟然没有嫌弃我的低学历。这时的我才平复了紧张的心情,目光才敢注视到陈老师。陈老师的脸上散发着自信与权威的气息。他的脸庞略显方形,轮廓分明,给人一种稳重而深邃的感觉。额头宽阔,透露出他不凡的智慧与见识,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的思考。眉毛浓而不乱,形如剑锋,微微上扬,为他平添了几分英气。眼神深邃,宛如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洞察的光芒。当他凝视我时,那双眼仿佛能穿透我的心灵,洞察我内心深处的秘密,看上去他一点也不像60岁退休了的样子,倒像是四五十岁正值壮年的样子。而当微笑时,嘴角轻轻上扬,又流露出一种温暖与亲和,仿佛春风拂面,能瞬间融化人心中的冰霜。
我临走时陈老师又送了我两本书,《西凉马超》和《八声甘州之云起》并嘱咐我,写作没有捷径,以后要多学多练……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也再次见过陈老师几面,那份初见陈老师时的紧张也在逐渐递减。直到去年的七月份,我一时兴起以诵读的方式将老师的著作《张掖传》做成了小视频。由于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再加上老是咬不准zhi 和shi 的发音,以至于在评论区招来了很多人的指责和批评。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心里就像被一根飞箭穿刺一样的难受,心中的信心之火,似乎已被现实的冷水彻底浇灭。那些诋毁的话语仿佛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开始后悔当初的一时兴起,刚开始的那种满怀的热情和信心,在这一刻被打击得支离破碎。我心里想,评论区这么多人都对我做出了否定的答案,说不定哪天老师就会对我说“小韩,既然读不好,你还是不要再读了吧。”日子一天天过着,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战战兢兢地将诵读不标准的读书视频继续做着。有一天,我打开视频再次看向了那些刺眼的评论,突然就发现,杨主任居然在每一条诋毁我的评论下都写下了力挺我的话语。我仔细翻看起了每一个视频后的评论,不知不觉湿润了眼眶。杨主任的这些话语像是春风拂过我的脸颊,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虽然杨主任的回复只有一两句话但力量确是无穷的,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也温暖了我颤抖的心。我重新拾起了刚开始的信心,告诉我自己我若真的在意或较真,那些诋毁的话就会成为我的枷锁束缚我,从而让我放弃最初的目的,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提高自己上。无论外界有怎么的评论,只要老师不说停,我就会一直将我的读书视频做下去。直到现在,做视频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可老师从未说过那句话。这一刻,我感受了老师对我无声的支持。
人生中的挫折总是这样悄然而至。去年冬天的时候,我的家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矛盾。我的命运似乎就这样被注定了,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这苦难和不幸的命运。看着自己那布满愁容的面庞,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语的伤感,就如同一片在寒风中摇曳的枯叶,永远失去了生的希望即将坠落,感觉这就是我的宿命。如果父母还在世,我可能会向父母去诉说我所有的苦水,可父母均已离世多年,我竟连个倾诉的地方都没有。
我胡乱的翻着手机,竟鬼使神差般地拨通了杨主任的电话。电话接通后我向杨主任诉说了我这几天的遭遇,电话那头的杨主任也极力地安慰起了我。说:“你要是觉得在家待着不痛快,你就来老师工作室散散心,我随时都欢迎你来。”听到杨主任说的这句话我失声痛哭了。因为在我刚结婚的第二年,也是我家里闹矛盾我回了娘家。父亲没有儿子,只有我们六个姑娘,所以其中的一个姐姐就招了上门女婿。我在父亲家刚住了三天,那天早上,我的三婶问我“你看,都把丫头打成这样了,你婆家人也不过问。这都快过年了,你是个啥打算?”我说:“婶婶,我不想回去……”话还没有说完,我姐姐就狠狠地说:“过年你不回你家,待在我家干嘛。”那时的场景,那时的打掉牙往肚里咽的心酸让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以至于后来,无论我遭遇何事,我都不会再告诉别人包括我的那几个姐姐。那天,当我听到杨主任的那句话时感觉竟是如此温暖,真的是久旱逢甘霖呀!我没有犹豫,第二天就去了老师工作室。
来到老师的工作室,老师正在忙。杨主任叫了老师,老师停下了手里的工作从书房走了出来。我坐在了餐桌旁,杨主任为我倒了水,老师也连忙将干果盘里的各种吃食都装满拿到了餐桌上,这一刻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那一天,我留宿在了杨主任家。老师和杨主任成了我的心里疏导师,他们对我说了好多好多。晚饭后老师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对我说:“小韩,不要害怕改变,因为变化是生命的常态,更不能安于现状,要努力奋斗,要向前看……”此情此景,这不就是我向往的温暖吗?那一夜我和杨主任同床而眠,我俩有着聊不完的话,直到凌晨三点多考虑到第二天杨主任还要工作,才结束了话题……
命运似乎从来都不会眷顾于我,今年我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我也习惯性的将这一切说给了杨主任和老师。
再次见到老师是在老师的乔迁宴上,我们几个学生都来老师家做客。进门后,大家都在互相寒暄着,老师问我“小韩,你那边处理的怎么样了?”由于情况不太理想,不知该怎样告诉老师实情又因为老师家中人多,我就说:“老师,等会我再告诉您。”过了一会,我走进老师的书房后,我将我的一切对老师如实相告。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我的习作《中考前后》从他的书桌上拿了出来。他说,你的作品立意很新颖,很有见地。主人公没有考上高中,却上了能学到技术的职业技术学校,这何尝不是一条光明大道呢?就像你现在遇到的问题,因为是你的家事,我没有发言权。但在《中考前后》里,你不是找到了一天通往希望的道路了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儿,你不妨看看书,写写文章。我感觉《中考前后》就是一篇好作品嘛!老师的话,像极了一位父亲。虽然没有对我的家事评头论足,但他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之后,老师把经过他修改的电影剧本《中考前后》推荐到了《中国作家》杂志,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看来是高不可攀的国刊《中国作家》,竟然发表了我的作品。当然了,这是老师推荐的结果。
那天晚上,我又一次住在了杨主任的家里,又一次和杨主任彻夜长谈……
虽然认识老师和杨主任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但他们给我的感觉却像是久违的亲人般想要去靠近。他们对我的关怀、支持、信任和创作上的帮助每一项都值得我铭记于心。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他们给了我一种拨开迷雾的力量,让我找到前进的方向。唐代诗人鲍溶在诗里写:“山河不足重,重在遇贵人。”人生最难得的遇见,不是风光时的锦上添花,而是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人这一生,决定走向的关口往往就那么几个。能遇到帮你一把的人,是幸运,有一个愿意扶持你的人,就值得你铭记一生。老师和杨主任就是我生命中难能可得的贵人。他们在我害怕退缩时,助我前行,给我信心,在我孤立无援时,他们施以援手,给我支持。他们给予我的,不单是单纯的提携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指引点灯!
俗话说“世间一切乃众缘合和,众力所成,非独一人所能,是故当怀感恩之心。”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不是有多少钱,而是身边有没有愿意帮助你,提携你的贵人。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孔子家语》当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见选对了老师跟随,这是人生多么幸运的大好事啊!
感恩老师,因为有您,我的文学之路才会变得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