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作者: 匿名 来源: 中国诗歌网 时间: 2015-02-07 19:59 阅读:
  现代诗,包括朦胧诗所谓的多解性,我是持保留意见的。一篇文章,最有权威的解读者就应该是作者,而且这种解读应当在作品完成之际即随之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唯一性才对。因为作者落笔时他的写作初衷就已经基本落地了,收笔时这种写作结果在他那里也就完成了,无论结果与创作初衷吻合度的高与低,都不影响作品解读的唯一性和相对稳定性(之所以说相对稳定是不可否认,读者对作品理解的角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作者对自己作品及创作结果的适当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都不能改变作者对自己作品解析的唯一尺度把握)。至于别人视角里那些所谓的变化,准确于作者的初衷而言,不应改变作者的创作结果的这种相对稳定。而那些甚至到了神秘化的程度的理解就更加大错而特错了,于作者和作品的创作无益。这也是网上大家多相互赞美、吹捧对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大弊端的症结所在。
  
  水晶石诗友在一篇文章的回复中对自己该作品作了一篇【自我解析】。虽然他的这篇作品不难理解,解析依然写得详尽诚恳,既体现了作者创作初衷、过程、结果的自我总结又有助于读者对作者及作品充分的理解。不至于误解与歧义,不仅不影响读者对作品的主观解读,反而有助于纠偏。我觉得对作品的创作和欣赏都有益,必要时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自己作品后面附上适当的【自我解析】,尤其是那些容易让人误解的甜品、朦胧诗。
  
  附水晶石诗友的诗与【自我解析】:
  
  【我的玫瑰】
  
  那一年,我种下一株玫瑰,
  在佛前祷告直到天明。
  我为她升起每一缕晨光,
  以及捧奉每一片黎明。
  我为她遮挡风霜雪雨,
  擦干她滑落的每一颗泪滴。
  等待花开的日子啊,
  年复一年也不觉累。
  
  那一天,我选择远行,
  将她安置在池塘的岸边,
  绿幽幽的山林环抱在周围;
  那里铺垫了一块青草地,
  任她与蜂蝶玩耍,与白鹭嬉戏,
  她也可以欣赏水中娇艳的倒影。
  
  那一夜,随梦寄来她哀怨的叹息。
  山风侵蚀着她的妩媚,
  池水漫越了她的根茎;
  黯淡的眼神,如燃尽的油灯奄奄欲熄。
  
  那一刻,我匆匆返回,
  漫长的期待依然错失了花期,
  留下一地懊恼的凋零。
  
  【水晶石诗友自我解析】
  
  这首诗有人不喜欢,说语言太平淡,而且结构不整齐。我虽然觉得此诗抒情力度确实不够,但对这个架构是非常喜欢的。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爱情诗,讲述了作者精心栽培了一株玫瑰,却由于自己的离开,不仅错失花期,并且由于风雨而痛失玫瑰的故事。这首诗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旨在提醒人们对待珍惜的事物时刻需要静心呵护,哪怕短暂的错失也可能无法弥补。其实在现实中,很多人因为事业或财富,选择离开自己所爱的人或家庭,是不是真的没有遗憾呢?
  
  第一段描写自己栽种玫瑰的场景,不仅如亲人般悉心照料,而且祷告、捧奉等词均表达了一种虔诚(期待);第二段写临行前对玫瑰的体贴入微的安置(甜蜜)。在前两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玫瑰的生长环境是优美的、理想的,但作者选择远行已奠定了伤感基调。第三段写玫瑰的花期在孤零中遭遇侵蚀(颠覆);第四段写作者的伤感(遗憾)。后两段描述反映了现实环境的残酷,尽管如此,作者选择了匆匆返回追悔不已,证明了对玫瑰的真切情感,使得当初的远离成为一个错误。
  
  本诗在写作上,不留痕迹地完成了起承转合。另一个特点是四段行数递减:先悠长,表现美好生活的轻松惬意;后短促,表现激烈冲突,内心焦急伤感。这就像是让观众看一部美好生活的电影,当观众越来越习惯这种生活、渐入佳境时,突然在临近剧终时形成颠覆,戛然而止,以制造更强烈的冲突效果,让观众形成更加深长的遗憾。以一年、一日、一夜、一刻的时间点为线索,构成时间的锥形结构,像一把锥子直逼读者。这种艺术效果,是否受《那一世》和《盗梦空间》灵感激发?

  文/一诺千金
展开剩余(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点个赞

文档下载

本页面《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的转载信息

本页标题: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本页地址:/meiwen/1183.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

美文网 欢迎你再次来访!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

作者介绍

#第三方统计代码(模版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