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随想

作者: 褦襶子 来源: 原创再发 时间: 2015-04-06 12:56 阅读:
  晚上,要关电脑了。最后一项写电子日记。打完日期才发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这个因“五•四”运动获名的节日,近年越来越寂寞了。少时,每当这个日子,孩子们都会在期待的喜悦中,兴奋得夤夜难眠。届时他们会带着对烈士“崇敬”,秉承着大自然气息,享受着烈士用生命为他们换来的“幸福生活”。许多孩子就是在这一天加入团组织的。说实的,团组织的意义都是从团章上抄来的,能理解多少没有人知道。可是孩子们知道,团组织是个进步组织,加入它是个荣誉。更让孩子们向往的是每年“五•四”青年节的活动。那等于一次春游。那天能够参加的孩子,都会自豪地得到家长平日里少有的优待。酕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息灯后,一缕月光隔着窗纱投到床上。笔者披衣来到窗前,拉开窗帘凭窗远眺。此时已月上中天,夜阑人静。不同的是今天的孩子们大多已经不记得这个日子。那绿水青山间的“喧嚣”沉寂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连同烈士的英灵也“孤独”起来。

  笔者记得他就是在本城的北山公园烈士塔前行的入团宣誓礼。二十六七年了,当年因为连面都没有见过的爷爷过去是个商人,家庭成份不好。他也因此戴上了剥削阶级子孙的帽子。小学时入红小兵,被刁难;入少先队被刁难;中学里入红卫兵被刁难;入团被刁难。别的孩子轻易就能入的组织,笔者要花几倍的努力,经长期考验后才能被接纳。可对比他作了三十八年党的积极分子的母亲来说,还是幸运的。母亲临终前已入弥留之际,还对此表示遗憾呢!这位伟大的母亲舍己为公,在教学岗位上耕耘了四十余年,同在一个省(即使在当年也只有一天火车的路程)的生身父母(笔者的姥爷、姥姥),从教后四十多年间只见过两次,两位老人辞世都未能行人子之孝为老人送终,可最后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她为之奋斗的世界。今夜这一轮明月就是这位母亲最好的见证。它见证了她从一个团员(娘家是地道工人阶级家庭,可是后来她嫁给了商人的后代)奋斗终生未能如愿的辛酸历程。

  凡世的是是非非,对于往生的母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她老人家与她那虔诚的灵魂都被留在那个时代。老人家追求“进步”的过程,就是对教育的无私奉献。无论她老人家当年所追求的目标如何扭曲,都玷污不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实际上她毕生所追求,就是把孩子教明白,让孩子们成长快乐。

  笔者从教后,还曾领着本校的新团员到北山公园烈士纪念塔下举行过入团宣誓仪式。可是十多年前烈士纪念塔就已经沉寂在荒芜的杂草中了。笔者少时几乎每年都要去为烈士扫墓,这塔的周围留下笔者成长的痕迹,可那次他围着纪念塔转了很多圈,却找不到一丝记忆。

  不久前,一位家长与本校的团委书记发生一次矛盾。因为孩子订的“中学生博览”一本也没有领到。孩子要转学了,家长要求领取所订杂志。本校团委书记硬说发了,可是全校各班所有的团员都没有领到所订杂志。最后无奈,在班主任老师的调谐下,团委书记找了几本旧杂志顶了了事。事后笔者一了解,原来现在的团员没有任何活动,除了交团费外,就是被迫接受团组织推销的报刊甚至是生活用品。“中学生博览”是本市团员必订的杂志,可是这些杂志很前位,封页与夹页上少男少女透着青春气息的半裸照与记述前位的校园生活内容都是封闭的北方学校所不能接受的。

  杂志征订任务是市里摊派的,必须完成。此外本地市党委还以红头文件形式直接对抗中央禁止强行向学生摊派报刊的规定,要求学生订质量差得几乎成了专业广告的本市党报,本校学生因为较穷就各班同学摊钱每班订一份,可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见不到他们订的报纸。有时报纸到收发室就被当作废纸丢在一边,有时送到办公室老师们也都当作废纸了。至于那“中学生博览”要不是学生和家长多次索要,一送来后就被当作废纸几角钱一斤卖了。美其名曰:“怕学生受不良影响”!

  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清冷的月光透过一抹淡云射进屋内。一个寒颤把笔者拉回到现实中……。笔者虽然因病推掉了班主任工作,可是更难以言喻的是被迫为虎作伥给笔者带来的心灵伤害。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展开剩余(
美文网微信号:mw748219,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就点个赞

文档下载

本页面《“五·四”随想》的转载信息

本页标题:“五·四”随想

本页地址:/meiwen/2412.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

美文网 欢迎你再次来访!

发表评论

点击刷新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的评论需要经本站审核才能显示出来!

作者介绍

#第三方统计代码(模版变量)